优保联观点:保险行业天生具有大数据基因
时间:2018-08-29 来源: 优保联

在车险业务中,司机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出险的概率也不同,因此车主应付保费也不同。优保联认为,保险行业很早就拥有大数据思想并靠其运营,精算师可称作早期的大数据工程师,天生的大数据基因赋予了保险行业在未来生存的优异能力。

大数据思想引导行业回归本质

“是全体样本,而非随机抽样”,这是大数据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大数据通过研究海量的、价值密度低的、高速动态的、多样的数据,关联数据散点间的联系,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地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尚未展现和被研究的热点、难点,并辅助进行战略性布局。作为保险科技一员,优保联见证了保险行业在发展中不断积累保民,将已有数据应用于新的目标市场,从而利用新一轮数据拓展更广泛的市场。其运营思想驱使保险行业不断完善自身,使人人都是数据源,人人都是目标客户。

2017年保险成绩单

全国原保费:36581亿元,同比增长18%

全国GDP总量:82万亿,同比增长6.9%

全国保险深度:4.42%,较上年增加0.26个百分点

全国保险密度:2646元,较上年增加407元

优保联认为,从成绩单上看,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还有很大增长潜力,保险行业市场广阔。保险从业者纷纷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拓展市场,同时,监管机构也在不断发力,如8月1日起实施的行业自律,旨在减少保险行业的恶性竞争,提升服务质量。可见,保险行业正向着更高效、更公平,更利他的方向发展,逐渐回归到保障的本质。

将数据转化为可以付诸行动的见解

保险行业的大数据运营思想也体现在多样性的数据最终转化为产业链各个角色的行为,,每一角色的行为作为数据影响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建设是主要手段。银保监会对保险代理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全国代理机构逐步加强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内部数据的整合和应用。据优保联全域保险智能云平台7月份的服务器数据显示,优保联统计分析模块中,业务来源分析功能调用3,700次,组织部门业绩分析功能调用2300次,业务员业绩分析功能调用2,500次,车型占比分析功能调用13,800次,区域占比分析功能调用1200次,新旧车占比分析功能调用1800次。保险代理机构运用自身多方面的数据,实现了数字化决策和管理,而这一环节的行为又将作为一种数据形式流向保险产业链的上下游,并对其产生影响。

数据和技术让保险行业能够直面未来

传统数据像洋葱,是有结构的,很易分层剥离;大数据则像杂乱且无序的毛线团,实时信息可记录高信息集成度的数据,通过影响从业者行为,影响行业的趋势和未来。优保联总结目前保险行业对数据和技术的应用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流量层,借助互联网的庞大用户基数及流量基础,对已有产品进行推广并在规模上实现突破,实现产品销售渠道的升级。应用层,基于互联网的场景和数据,实现产品定制及优化,并将其嵌入场景。技术层,基于算法、图像识别、机器学习、区块链应用,提升保险在承保、运营、理赔全链条的业务流程。基础层,基于技术进步,保险的表现形式开始发生变化,甚至保险标的和保险利益的界定也将随着技术演进而发生变化,最终诞生适用于未来的、新形态的保险。

大数据正推动着保险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而优保联的观点是:大数据并不只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始终根植于保险行业中。这也决定了保险行业始终是面向未来的、适合在未来生存的行业。优保联会持续探寻与保险行业的有效结合点,创新合作形式,延续保险行业的大数据基因,